10月13日,是“一人一善”的諧音。雪隆第一顆印裔慈青迪尼斯(Tinesh)邀約二十六位印裔同學赴約,齊體會孝道;印裔薩然婭(Saranya)是全場唯一的異族演繹者,她隨系友朱絹楸一同參加演繹,絹楸充當翻譯員,幫助她克服語文不通的挑戰。
2013年10月13日 ,第一場公演在下午。將近兩點,一輛接一輛的巴士接送雪隆區約三十所大專院校專生,絡繹不絕的人潮,不論是華人、印度人還是馬來人,甚至有外籍人士,為的就是抵吉隆坡民政蕉賴大廈的禮堂,赴“浩瀚父母恩” 音樂手語舞台劇。
◎ 擴散大愛的漣漪
“我是第一顆印裔菩提種子,承擔起傳遞愛的使命!以前在印裔社會裡,孝順父母親是一種美德。這樣的美德,在現今社會已逐漸消失,所以,我帶了大約二十六位印裔朋友一起來,這是我把大愛傳給族群的好時刻!”堅定的信念,讓迪尼斯(Tinesh)積極邀約印裔族群一同來感受。
畢業於林國榮大學的慈青幹部迪尼斯感嘆地分享道,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孝順的重要性,仍在待業的他連續三個星期,每天從早到晚“守株待兔”似的撥冗到學校圖書館邀約學弟妹出席,還親自撥電加以解說舞台劇。結果,許多人紛紛被他的熱情感動。
其中一位被迪尼斯邀來的學弟巴維內斯(Paavigness),從演出一開始巴維內斯就深受感動,並在舞台劇結束後立即撥電雙親說出“我愛您們”,並允諾會照顧他們直到老。
◎ 用心化解語言障礙
孝道,是所有宗教推崇的美德,“浩瀚父母恩”工作團隊於4月期招募舞台劇的演藝人員、或邀約觀眾群,絕不僅限於華裔。
在演繹中,一位樣貌靦腆的印裔同胞,正努力地比出早已熟記在心中的演繹動作。許多學生看到她的出現,不免感到好奇和充滿疑問,這位印裔如何記牢歌曲,用手語比劃出浩瀚父母恩舞台劇。薩然婭(Saranya)在護理系系友朱絹楸的陪伴與鼓勵下克服語言的不通。
猶記得今年4月第一次試鏡時,學長姊引導同學們詮釋失去雙親的感觸。“思親孝親淚漣漣,老來彩衣戲堂前”當她了解這部〈終曲〉曲目的含義後,當下眼眶泛紅,心情感觸良多。原來在2012年,薩然婭的父親患癌往生,母親獨自照顧她和弟妹。
父親的驟逝及這場演繹的啟發,讓薩然婭感嘆地說:“相信這場舞台劇能感化現代年輕人的思想,讓大家警覺要好好把握當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做個好青年!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機會付出,不要等待事情發生了才後悔,那是多麼不值! ”
不諳華語卻要演繹這一場手語舞台劇,對薩然婭確實困難重重。幸好有絹楸的幫助,在每一場練習都很盡力地翻譯,讓她了解其內容和演繹的涵義,不怕練習 進度會落後於他人。學長姊提供的馬來版本的歌詞,幫助她不少。回到校園,薩然婭也不忘常常與其他兩位朋友重複觀賞影片,以期能牢記自己演出的段落和手勢。
“只要用心,對我來說宗教和語言不是問題。”經過這幾個月的練習,薩然婭開始認同慈濟的理念。起初,她以為只有佛教徒才能參與慈濟而裹足不前。看見同學恬末莉(Thenmoli)時常參與慈青,才讓她撇下成見,願意開始嘗試接觸此團體。
為了籌辦一場大型的公演,演繹團隊不斷的排練,以將最完美的演出呈現給大家。然而就讀護理系的她,常遇到時間安排的考驗,在忙碌於上課與實習之間, 不固定的實習時間更為挑戰。然而頻密的練習不但沒有造成困擾,反而讓她感覺自我成長很多。薩然婭認為,這不只是舞台劇帶來的,不只是孝的課題,更演出了身 為年輕人應做的事物。在〈子過〉裡有一句“父母微瞋即生怨,嬌妻打罵卻心甘”讓她深思許久。
“現在的青年結了婚之後,多數都會忽略父母的要求或不尊重長輩,對妻子或丈夫卻千依百順。身為孩子的我們,應感恩父母對我們所作出的犧牲。” 薩然婭期許自己所邀約的同學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同為異鄉客的同學,能了解行孝行善不能等的重要性。
◎ 父母恩情要珍惜
來自國防大學的馬來同學莎莉華(Syarifah) 在室友的邀約下一起前來觀賞演出。
“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幸好有準備字幕,還可以明白。慈濟也是志工服務團體,而且伊斯蘭教也教我們行孝。這些教義都一樣,跟著學習一定不會錯。”
她了解這是一部關於孝道的舞臺劇,她向來對於“親情”亦特別重視,所以她毫無考慮決定出席。在演出一開始,莎莉華看到父母對孩子那無私和持續性的愛,她就已經深受感動開始流淚。她說她會回家緊緊擁抱雙親,謝謝他們從小把她撫養長大,也要和他們說:我愛您們!
拄著助行器,一拐一拐吃力的行走著,皮膚黝黑的帕特里利(Patrick)在人群中異常顯眼。他來自非洲奈及利亞(Nigeria),如今在 UCSI就讀心理學系。在朋友的邀約下,雖然帕特里利不愔中文,靠著英文字幕以及演繹的肢體語言理解內容。他說:“沒想到舞台劇的每一幕是那麼感人,了解 父母為孩子的犧牲是何其多。”父母總會敞開雙手接受孩子,對他而言是一種高尚無比的恩親。
“我和父母的溝通不錯,常常都會撥電回家問候;如今到大馬深造,我會更把握與他們相處的機會,告訴父母我有多珍惜他們,也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離鄉的遊子,讓帕特里利更能體會父母恩德。
在志工的解說下,他掏出錢包,響應“十元的力量”捐款,在體會自己多麼幸福同時,也為貧苦學子盡一分力。
●
孝道倫理不局限於任何的宗教和種族,而是趁年輕時及時行孝。透過舞台劇的呈現,觸動年輕學子的心理深處,齊來省思父母恩德,化為行動來報恩。
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幸好有準備字幕,還可以明白。慈濟也是志工服務團體,而且伊斯蘭教也教我們行孝。這些教義都一樣,跟著學習一定不會錯。
(資料提供:潘心惠,鄭安妮,劉海倫)
朱絹楸(右)是薩然婭(左)的翻譯員,藉由頻密的排練與互動,兩位女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攝影:林英意】
|
薩然婭靠著學長姊所提供的馬來文版本歌詞勤於練習,她明白經文裡含義。【攝影:林英意】
|
|
雪隆第一位印裔慈青迪尼斯邀約超過二十名印裔朋友出席觀賞舞台劇。【攝影:何溫儀】
|
巴維內斯(右)在迪尼斯的帶動下出席觀賞舞台劇。【攝影:李偉建】
|
|
莎莉華(前排中者)與朋友們前來觀賞,她認為穆斯林教義也提倡孝道。【攝影:李偉建】
|
感人的舞台劇,讓離鄉背井的帕特里利更能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恩德。【攝影:魏早增】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