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感恩第一份作業 黃式龍叫媽媽 (转载)

因為勇於踏出第一步,式龍與父母的關係因而獲得改善。【圖片:黃式龍提供】因為勇於踏出第一步,式龍與父母的關係因而獲得改善。【圖片:黃式龍提供】
“那時候,我覺得我是怪胎,我的病是在萬分一的機率才會患上的。我怨恨父母為何把我生下來……”回想起過去種種, 黃式龍的淚水不禁在眼眶中晃動,娓娓道來過去因病而對父母親產生不滿與怨恨的往事。

“在舞台劇中,我的‘孩子’是殘障的,要演的動作是背著孩子跌倒三次……我覺得父親常常給人嚴肅的模樣,可是一旦發生事情,父親卻會衝出來救孩子,就像我常碰上車禍,父親每次來幫我卻從沒責備的意思。”
透過揣摩“父親”的角色,黃式龍越來越能感受雙親含蓄的情,無聲的愛。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尾曲〉的其中一劇情,猶如自己跟父親互動的縮影,讓他不再把父親每一次的幫助視作理所當然。
“我知道媽媽是愛我的。每一次經過商店時,看到我喜愛的點心都會停下來購買。”雖然沒有說出口,但透過日常生活的互動,式龍確實感受到母親的愛。
二十四歲的式龍是家中獨子,小時候與父親的關係十分要好,他總愛膩著父親、依偎身邊。反而母親比較像他的朋友,為了避免過於親密孩子而導致溺愛,所以母親從小教育式龍稱呼自己的名字而非“媽媽”。
世事難料,快樂的家庭生活卻在式龍十五歲那年起漸現裂痕……
◎ 含蓄的情 無聲的愛
高中一那年,癲癇症第一次來襲,他在家中瞬間暈倒。如此的病況頻頻出現,隔年在補習中心病發所盡顯的醜態,令他倍感屈辱!此事輾轉讓他心儀的女同學知道了,他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式龍開始討厭自己,更厭惡這個病,不準他人公開他的病況,擔心身邊的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同學們雖然沒有當面嘲笑,但免不了成為同學間的嘀咕話題。直到身邊的馬來同學開始排斥他:“大家遠離他,這是魔鬼上身。”同學無知的話,讓心苦的他更悲憤。
“當我去查詢資料瞭解到這種病來自男方的基因遺傳,我心裡開始對爸爸不滿,心裡很怨恨”。悄悄得知原因後,式龍對爸爸的態度突然變得惡劣,讓爸爸大為不解。疼愛孩子的爸爸,一直都在用愛包容他、保護他。
自從式龍學會開車,因為自己的疏忽和魯莽,間中發生過好幾次的大小車禍。意外發生後,式龍就會第一時間求助於父親。每一次,父親二話不說就衝到現場解圍,還頻頻代兒子向人賠罪。
一般癲癇的症狀會突然喪失意識、四肢抽搐、昏倒等病情告急,但他不願意接受患有癲癇的事實,甚至逃避治療,聲稱自己沒病,讓父母擔憂極了。直到十九 歲那年有一次,他在路上駕駛奔馳,癲癇再次復發使身體不受控制,汽車撞向大樹,造成傷勢嚴重,他被緊急送院急救。昏迷了整整一週,鎖骨和下巴折斷。在醫院 療傷期間,他必須吊點滴、穿尿片、插尿管,甚至下半身還要包 “沙龍”(圍巾)。
重傷的他住院療養一個月,學業深受影響。命運造化弄人,醫生診斷他的右手暫時無法活動。面對此噩耗時,最令他意外的是,母親以工作忙碌為由,拜託式 龍的女友貼身照顧。雖然後來明白母親在培養一位能夠與他相伴一生,並願意不離不棄照顧他的伴侶,但是其母親當下的舉動著實讓他覺得自己被忽略。心裡吶喊一 萬個“為什麼?”逐年累積的怨,加深他對父母的不諒解。
“那時我開始墮落,每天玩電子遊戲、放棄學業、曠課。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跌進了谷底。”
◎ 改往修來 破繭而出
正當他處於一片茫然時,同學王鎧溫走進了他的生命。看見身為拉曼大學慈濟大專青年幹部的鎧溫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平平無奇,可是他的正面思考、廣結善緣的行為點亮了式龍的心。
“他從不覺得自己沒有用,很努力而且不放棄去學習。雖然他平時常常去慈青活動付出,考試前夕,卻有很多貴人會在學業上助他一把。”於是,鎧溫的舉止 行為漸漸影響式龍不再自暴自棄,學習鍥而不捨的精神去耕耘學業,他常常跟鎧溫去參加慈濟活動,多做好事。他開始學會敞開心胸與病和平共處,服藥調身,培養 正面思考。
“從參加活動中看到別人的不幸,我才發現自己很幸運,對父母的怨恨也逐漸釋懷。以前,意見不合就會跟媽媽吵架,甚至大呼小叫,現在也慢慢學會了溝通,懂得疼惜父母。”
今年4月3日“浩瀚父母恩”音樂手語舞台劇的演藝人員招募,式龍毫無猶豫報名,並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之〈尾曲〉演保護兒子的“父親”背起兒子,他在練習過程想起了小時候,父親都會背著他的畫面。
式龍表示,希望跟父母的互動不止是朋友關係,雙方還具有基本尊重禮儀又能談心。雖然父母傳統的教育或經歷使他們不會去表達愛,但是式龍在慈濟學到“不要封閉自己,你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既然我已在慈濟學習到如何表達愛,我馬上就改變自己對父母的態度。如果每次都說明天才開始孝順,明天是幾時?”
感恩媽媽的第一份作業,就是叫“媽媽”。親身體會到“媽媽”其實是一個尊重稱呼後,母子倆的關係變得更親近,而他也更懂得體諒母親,不斷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盡孝”二字,再忙也會抽時間陪伴父母,而且也正在學習會計和管理公司事務,希望能減輕母親的負擔。

大男孩的神情漸漸流露出懺悔後的清淨。過去看似人生絆腳石的病歷,卻讓他今日破繭而出,活出行善行孝不能等的真義。


式龍飾演的“父親”(白衣)背起癱瘓的“兒子”,吃力的感覺讓他不再把父親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攝影:林師榮】
透過慈青活動,式龍從靜思語體會:要先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攝影:黎日泉】

式龍飾演的“父親”(白衣)背起癱瘓的“兒子”,吃力的感覺讓他不再把父親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攝影:林師榮】


透過慈青活動,式龍從靜思語體會:要先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攝影:黎日泉】

在校園裡,同學王鎧溫(右)是式龍的善知識,其身教漸漸影響式龍的價值觀,也常隨鎧溫參加慈濟活動。【圖片:黃式龍提供】
式龍和鎧溫在蒲種社區參加慈濟志工活動,演繹《行願》手語。【圖片:黃式龍提供】

在校園裡,同學王鎧溫(右)是式龍的善知識,其身教漸漸影響式龍的價值觀,也常隨鎧溫參加慈濟活動。【圖片:黃式龍提供】


式龍和鎧溫在蒲種社區參加慈濟志工活動,演繹《行願》手語。【圖片:黃式龍提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